有人说。环境监测就像“千里眼”和“顺风耳”,事实也确是如此。现今,监测网络遍布大江南北,形成了强大的环境保护网,无论是信息的更迭传递,还是各类数据的规整分析,又或者是全面解构治理方案的出炉,其覆盖范围之广、利用价值之高毋庸置疑。
说到底,环境监测网络其实更像是“大脑”,其中反应机制复杂而多变,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开始渗入到环境监测,“脑”的作用和地位愈发凸显。当然,环境监测网络经过不断升级之后,也开始向环境服务综合数据平台这个概念进行蜕变。
苏州“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在我国尚属首创,其综合运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环保、水利、农业等各项生态环境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污染防治攻坚植入了“超级大脑”。俗话说得好“1只筷子易折,10只筷子难断”,从“互联互通”这四个字就能看出,这个“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平台”不一般。
首先,这是一个集数据整合、目标分解、协同作战、调度指挥、分析决策和跟踪督办于一体的新型环保大数据平台。其对于整合环境保护攻坚力量、全局统筹环境保护措施意义重大,使得水利、水务、国土、气象、环保等部门通力合作有支点、挂图作战有情报、调度出击有目标。
其次,无论是追求时效、追求一击必胜还是长效监管,这个“超级大脑”都可以一一搞定。其原因在于它不仅本身完成了数据集合,还打破了碎片化的分散治理格局。
不得不说,这个平台,“新”出高水平, “新”出一张图。它不仅容纳了“情报、指挥、决策”3大平台,覆盖了“水、气、土、废”4大领域,构建了“市、县、镇、村、企业”5级网络,还是一个整合了17个部门、135项数据清单的大平台,它已将苏州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收入了“一张图”,深刻诠释了何为“3+4+5=1”。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会长刘一帆评价:率先在苏州探索建立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平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示范意义。对全省乃至全国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构建污染防治攻坚新模式意义深远。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及网络部副主任周涛评价:三大亮点相互映衬,使此次推出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平台形成了站位更高的闭环管理系统,强化了从源头监控到监察督办的全流程管理,提高了信息互通、施政决策与执法护航的质量。
智慧感知,共享未来。苏州“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平台”的建设,意味着一个生态环境考核目标可视、生态环境信息共享、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生态环境执法协同的环境感知网络已经铺开,它将更趋向于科学决策、精准治污!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