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国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生物等不同类型的丰富资源。近年来,我国通过海洋测绘、水下探测、海洋科考、卫星遥感、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平台等多种途径,获得海量海洋数据,用于海洋研究。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国海洋探测装备性能不断提高,海洋渠道以及探测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近日,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号在广州下水。该船是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
母船是指载运着较小船舶或驳船、完成主要的远洋航行航段的船舶。据了解,该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长88.5米,型宽14.0米,型深6.1米,设计吃水3.7米,设计排水量约2000吨,最大航速18节,经济航速为13节。“珠海云”号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是南方海洋实验室“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系统(isoos)”的水面支持平台。其甲板搭载了数十台配置不同观测仪器的空、海、潜无人系统装备,能在目标海区批量化布放,并进行面向任务的自适应组网,实现对特定目标的立体动态观测。
据自然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8.0万亿元,同比下降5.3%;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9.5%。我国海洋经济产业蓬勃发展,数据产生量同步快速增加。这一趋势无疑激发我国海洋考察的积极性。2021年4月,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大数据中心承担的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专项科研信息化应用工程‘海洋科学科技领域云’的建设与应用”课题通过技术验收。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中,场景驱动的海洋科学大数据挖掘分析关键技术与应用被列入。一系列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推动下,自主原创技术、成果涌出。同样,“珠海云”国产化程度较高。该艘母船配备的设备包括动力系统、推进系统、智能系统、调查作业支持系统等核心要素均为我国自主研制。
该艘科考船下水后将聚焦核心设备、智能系统、无人系统的安装调试,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海上航行试验并交付使用,届时我国海洋科考布局将日益完善。
未来,该船的投入使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海洋观测模式,获取实时立体海洋观测数据,提升海洋观测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和进一步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开展海洋科考、拓展海洋科学、助力海洋经济发展的利器。
2022上海智慧环保展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拉开帷幕。本届展会展示面积将达15万平米,汇聚超400家品牌展商。展示范围涵盖综合治理、水、大气、智慧环保、环境监测、资源再生、土壤、噪声8大环境污染治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