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雨水节气,南京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伴随而来的还有降温,今天最高气温竟然出现在早上,近来少有的天气。
今天开部门例会的时候,同事A提出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一个实验室项目,准备进行竣工环保验收,需要进行污染源监测,结果找了几家监测单位询价,均被回绝了,原因是环评文件核定的“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低得离谱,只有0.05mg/m3(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的检出限为0.07mg/m3),只要进行检测,会出现检出即超标的情形,而非甲烷总烃作为挥发性有机物代表污染物,也基本不会出现“未检出”的情况,鉴于此,监测单位提出,如果我们能接受“超标数据”,便可接受承担该项目监测工作。
“‘超标数据’一般用不了,环评文件怎么会核算出这么低的数据呢。”部长首先对环评本身提出了质疑。
“环评我们研究过了,实验室项目所涉及试剂比较多,但用量很小,每种可能一年可能就几百克的水平,再考虑试剂性质,挥发量就更少了,而实验室的废气排气量也是经过专业单位设计的,所以出来这么个浓度,也不能说是环评核算有问题。”Q解释道。
“我们之前倒是见过这种情况,只不过之前碰到的都是瞎拍数据的报告。”B哥有经验,“像这次这种‘正经’数据还这么低是第一次见。”
“这个环评还写了90%的处理效率,即使浓度解决了,这个处理效率也难。”A补充道。
“也就是说,产生浓度仅仅0.5?”我惊了。
“是啊。”
“暂且不说这个90%,先看看这个浓度和风量怎么解决吧。”部长让先不要管处理效率的事。
“‘未检出’肯定是不现实的,咨询过相关专家,那片区域的非甲烷总烃本底浓度水平0.5mg/m3左右。风量这块,也基本没有可操作性空间,企业按照设计风量配备的风机设备。”Q直接压缩了可能解决途径的范围。
“那这样行不行,就正常测呢,然后将测出的有组织数据与本底浓度结合起来进行说明。”一直没发言的H说道。
“是个方法,没办法的办法了。”Q表示了肯定。
“那就暂时这么定,回头我也再通过相关渠道咨询咨询专家。”部长应该也同意这种操作方式。
“那我们环评核定污染物浓度还要考虑本底浓度、检出限这些因素么?一方面得保证要高于检出线,另一方面最好高出环境空气本底浓度?这不真成‘编’数据了么?”我有点不解。
“理论上,污染物量核定,不受这些因素限制,而实际操作中,就像今天这样,会有影响,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特别尴尬,环评没问题,但下一步工作却受此掣肘,尤其还没有官方的解释,”部长进一步解释道。
“在环评阶段,就要通盘考虑了,涉及后期验收,所以检出限,本底浓度也得考虑。”Q直接给了答案。
答案相对明确,但一时无法理解,应该还需要历练吧。
哦,对了,最后90%那个问题例会也没再作进一步讨论,Q私下跟我说,让回头研究一下有关VOCs防治的技术文件以及区域审批的相关报告,90%的要求基本无解。
(文章来源:检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