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7%,覆盖近1亿户居民;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我国目前已经有30个海绵城市试点,试点区域效果非常好,能够应对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目标和效果。
2021年8月31日,国新办就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发布会提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89%,城市数量达687个,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1万平方公里。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7%,覆盖近1亿户居民;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此外,地级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基本消除。
就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来说,我国从2017年开始就试点探索。2019年-2020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是5.9万个,惠及1088万户居民。2021年计划新开工改造的老旧小区是5.3万个,涉及居民900多万户,截至7月底,已开工建设4.22万个小区,涉及764万户,占整个年度目标的78.2%。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
针对近期部分城市发生严重内涝的问题,发布会回应,城市内涝治理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它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这个系统性体现在①流域区域洪涝统筹体系;②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③应急管理体系。
第一,流域区域洪涝统筹体系。城市排水安全和城市周边的大江大河、区域河流水系的行洪、泄洪以及区域滞洪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必须做好防洪和排涝的衔接。遇到暴雨,甚至是极端天气,一旦发生洪水入城或者河道水位上涨顶托,城市雨水就排不出去。汛期城市发生的大面积积水或者是内涝,往往是这种情况,没有形成洪涝统筹体系。
第二,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竖向设计,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要合理地确定地块高程,科学确定排水分区。另一方面,还要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包括排水管网、泵站、排水通道、河湖水系等。目前这套体系的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欠账较多,实事求是地讲,需要久久为功。各地现在普遍编制了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规划或系统性方案,正在持续推进落实。
第三,应急管理体系。针对超标降雨,要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洪涝“联排联调”,加强监测预警和预警的响应,以及信息共享,统筹城区水系、排水管网和城外大江大河、水库的调度,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前段时间刚刚发生的郑州极端天气,降雨量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应对这样的天气必须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及时采取停工停运、转移避险等应急措施。
三个体系必须要同时发力,才能真正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十四五”期间,住建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切实抓好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的落实。
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在超标降雨的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以及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的功能不能丧失,到2035年,总体要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城市内涝现象。
另外,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海绵城市是绿色生态原则下的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遇到极端天气降雨,还是要依赖排水系统和应急措施。我国目前已经有30个海绵城市试点,试点区域效果非常好,能够应对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目标和效果。